我们提供安全,免费的手游软件下载!
所在位置: 主页 > 攻略资讯 > 游戏攻略 > 魔幻三国志「通俗正史系列之三国志·马良马谡传」

魔幻三国志「通俗正史系列之三国志·马良马谡传」

发布时间:2025-04-15 09:50:02来源:网络点击:

  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年间,荆州襄阳宜城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意思是马家有五兄弟,俱有才具,而最有才能的当属马良。因为马良眉毛中间有白毛,所以当地人称其为“白眉”。

  马家这五个兄弟,字里都带个“常”字。马良字季常,马良之弟马谡字幼常。以古人按伯、仲、叔、季排序推论,马良当是马家老四,马谡自然就是老五了。《三国志》里没有马老大、马老二、马老三的文字记载,只给马良和马谡立了传。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赤壁之战后,刘备率众南征荆南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同年,刘表之子刘琦病逝,刘备担任了荆州牧,开始广揽荆楚人才,闻听“马氏五常”之名,于是征召了马良、马谡为从事。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西取益州,诸葛亮也随后前往,而马良则留在荆州辅佐关羽。他给诸葛亮写信说:“听说雒城已经被攻下,这是上天的福佑啊!尊兄(裴松之认为,马良和诸葛亮可能是结为兄弟,或者两人关系亲密;因为诸葛亮年长,所以马良称他为尊兄。)顺应天命,辅佐世人,成就大业,光耀国家,这已经很明显了。您以高雅的谋略审时度势,明辨贵贱,选拔人才,恰如其分地对待时势。如果您能以和光同处的态度使远方的人喜悦,以超凡的德行使天地都为之赞叹,让时人乐于倾听您的教诲,世人信服于您的道理,弘扬高雅的音乐,纠正郑卫之音的浮靡,使一切都有利于国家大事,不破坏秩序,这就是音乐的极致,是师旷、伯牙那样的高妙境界。即使我不是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又怎敢不击节赞叹呢!”

  后来,马良被刘备征召为左将军掾,奉命出使东吴。因为诸葛亮出使过东吴,且与孙权促成了孙刘联盟,对孙权很熟悉。马良便对诸葛亮说:“如今我奉命出使,要协调与东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完成使命,希望您能向孙权将军介绍我的情况。”诸葛亮让马良不妨自己写介绍信。马良立刻写了一封草稿,内容是:“主公派遣马良前来通好,延续两家友好关系,以继承昆吾、豕韦那样的功勋。马良是个贤良的人,是荆楚的俊杰,他少有浮华举动,能始终如一。希望您能屈驾接纳,以利他完成使命。”马良到了东吴,孙权见信后果然对其十分敬重。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任命马良为侍中。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决定东征东吴。刘备派马良赴武陵招纳五溪的蛮夷部落。这些部落的首领都接受了刘备授予的印信和官职,响应刘备伐吴。

  然而,同年六月,东吴陆逊火烧蜀军连营,刘备在夷陵战败,马良也不幸在乱军中遇害,死时三十六岁。

  马良的弟弟马谡,当初刘备入蜀时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后来被任命为绵竹、成都县令,以及越隽太守。

  马谡才华出众,喜欢谈论军事谋略,诸葛亮对他非常器重。然而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能重用,你要多加考察!”但不知什么原因,诸葛亮不以为然,仍然任命马谡为参军。每次召见他,两人谈论军务,常常从白天一直聊到深夜。(个人认为,诸葛亮之所以器重马谡,一是因为诸葛亮和马良交往甚好,兄弟相称,马良去世后,诸葛亮自然承担了培养马谡的责任;二是马谡本人确实有才华,对于军事谋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否则以诸葛亮的档期,是不会听一个人讲废话的;三是马谡是荆州派成员,于情于理都会对马谡另眼相看。)

  据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记载: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南中,马谡为他送行几十里。诸葛亮问马谡此次南征的关键所在。马谡回答说:“南中地区依仗地势险远,很久以来就不肯服从。即使今天打败了他们,明天他们又会反叛。如今您正倾全国之力北伐,以对付强大的敌人。他们知道朝廷内部空虚,反叛的速度会更快。如果把他们全部消灭以除后患,这既不是仁者的本意,而且也不可能仓促做到。用兵的策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希望您能收服他们的心。”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赦免了反叛的首领孟获,从而安抚了南方。

  建兴六年(公元226年),诸葛亮出兵祁山,发动第一次北伐。魏国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都背叛魏而响应诸葛亮,关中如雷轰顶,受到震动。

  当时诸葛亮帐下有宿将魏延、吴壹等人,大家都认为应该让他们担任先锋,但诸葛亮却违背众人的意见,提拔马谡为先锋,让他率领大军在前线,与魏将张郃在街亭交战。街亭山高谷深,地势险要,是重要军事关隘、兵家必争之地,进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

  关于街亭之战,《三国志·诸葛亮传》和《三国志·马谡传》都是一笔带过,远不如《三国演义》描写得精彩。《资治通鉴》里倒是对于马谡的败因做了描述:(马)谡违(诸葛)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

  马谡被张郃打败,士兵溃散。诸葛亮失去战略要地,进退两难,只好撤军返回汉中。蜀汉的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街亭之战失败,令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日后蜀汉数次北伐亦未能获得比本次令三郡投降更大的影响。

  马谡因战败被下狱,诸葛亮为严明军纪,下令将马谡处死。诸葛亮为此痛哭流涕。马谡死时三十九岁。

  据《襄阳记》记载:马谡临终前给诸葛亮写信说:“明公您看待我如同儿子,我看待明公如同父亲。希望您能深思舜诛鲧而任用禹的大义,让我一生的交情不至于在此终结。即使我死了,也不会在黄泉之下感到遗憾。”当时十万将士都为此流泪。诸葛亮亲自为他祭奠,对待他的遗孤如同自己的孩子。

  后来蒋琬到汉中,对诸葛亮说:“当年晋国与楚国相争,楚国迫使成得臣自杀,晋文公喜形于色。如今天下未定,您却杀了才智之士,岂不是太可惜了?”诸葛亮流着泪说:“孙武之所以能在天下取胜,是因为他执法严明。因此杨干乱法,魏绛杀了他的仆人。如今四海分裂,战争刚刚开始,如果再废除法律,又用什么来讨伐贼寇呢!”

  关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做法,自马谡之死始,世人就有两种观点。

  支持”斩马谡“的观点认为,诸葛亮用兵一向是军纪严明,进退有度。马谡违命在先,有负诸葛亮厚望,致使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而且世人皆知马谡以父兄事诸葛,不杀不足以告慰蜀汉阵亡将士,不杀不足以震慑三军。

  反对”斩马谡“的观点认为,蜀汉用人之际,本来人才就紧缺,杀了马谡倒不如令他戴罪立功。

  一向拥护诸葛亮的东晋人习凿齿也认为:蜀国偏居一隅,人才比不上魏国,却杀掉了俊杰之士,退而任用平庸之才。况且刘备曾告诫马谡不能重用,难道不是说他并非大才吗?诸葛亮接受了刘备的告诫,却没有能力保全马谡,这说明马谡确实难以被废弃。作为天下的宰辅,想要充分发挥众人的力量,却不根据才能合理任用,量才而用;如果知人不明,就违背了明主的告诫;裁断失当,就会杀死有益之人,诸葛亮”斩马谡“算不上是智慧之举!

  举报/反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素材资源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