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8 20:07:51来源:网络点击:
【民间故事】
界牌镇“包港”的来历
●陆国庆
熟悉丹阳界牌的人都知道,在美丽的长江南岸(界德境内),从南到北分布着超飘港、桃花港、柳泗港、东头港、包港五个港,其中包港这片区域风景最美,港内竹林成片、高耸挺拔,清新自然,沁人心脾;港外芦花似海,随风起舞,群鸟阵阵,呜声似歌!其美景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也许如今界牌的年轻人还不太清楚,包港不仅仅是地名,还曾经是人名,而且是先有人名后有地名,为什么地名人名同称为包港?这里面的缘由,还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那是1977年-1995年这段时间我在界牌政府工作时,有次无意之中听到贾留宝、黄根孝,何根宝、徐根根几位老干部谈及过包港的来历,当时我便默默记在了心里,这里不妨也分享给各位感兴趣的朋友们。
故事发生在晚清1865年左右,距今已有150余年。主人翁姓包名鹤坤,时年40开外,中等偏上身材,上身常年着清朝两分叉马褂装,下身则是筒形围裤,两腿穿长统线袜,头上啥能一顶西瓜皮帽外,还习惯留一长辫披至背间,看他那富态的身躯,灵活的双眼,加上干净利落的外表,给人的第一印象十有八九是位资深商人。
这位包先生家住江西宣春明月山一带,虽是一个小小的乡村,但在江西名气很大,传说是嫦娥的故乡。这里有稻田,有民宅,有远山,且山水相连,郁郁葱葱,风景自然秀丽,营造出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城里烟”的意境。
都说江西人识宝,此话一点不假。包先生所在的山村,几乎家家有人常年在外寻宝识室,包先生也是这样,35岁时就带着十四五岁刚私塾毕业的独生子包港在江西、福建一带走村串户,以寻宝营生,(当时称铲地皮或包地皮),虽四处漂荡,但收入不匪,小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说起包港这名字,还有一段小故事,称当年包鹤坤夫妇在宜春一个叫张家州的地方摆地摊卖些小古董,当时包氏已怀孕9月有余,一天午夜时分,包氏突然肚疼,明显是临产状态,丈夫包鹤坤随即带其去找接生婆,当走到张家州港口处时,夫人实在坚持不了,便在港口附近的一个驿站处(是古代供传通军事情报的官员食宿、换马的场所)生产出了一个六斤八两的男娃,随后三天也想不出好名字,最后还是包鹤坤拍板,因出生在港口,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就取名叫包港。
因父子老实厚道,诚信为本,加上业务精通,慧眼识货,不到几年倒也赚了不少银两,家庭经济逐渐盈实,随即将祖上留下的三间半石半土的平房改造成了砖瓦结构的四合院,门应自然是富丽堂皇,路人经过时都会多看几眼。与此同时,家里也养起了毛驴,添置了马车,平时出门走亲访友也雇起了轿子,小日子可谓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雲,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包港23岁那年夏季(1875年左右) 江西宜春地区遭遇百年未遇的洪水,引起山洪爆发舜间似如飞来横祸,势不可挡,给当地百姓带来了灭顶之史,一眨脱功夫就将正在屋外忙碌的包鹤坤夫妇卷入了滔滔的洪流之中,藏于家中的几件值钱的宝物和一些大路货藏品也被洪水冲剧得无影无踪,当地河流水面及杂草丛中可谓遍地尸野,让人触目惊心!值得庆幸的是包港当时正在江西萍乡和庐山一带收账而未受殃及,等到包港返回老家时所看到的全是满日疮痍,断壁残垣,与所爱的父母双亲也早已阴阳两隔,让他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经历这场灾难后,按当地风俗,包港只得临时居住伯父家七七四十九天,为父母送火烧七、披麻守孝,以平怀念之心,补额蹙之痛。
人生就是这样,倘若遇到再大的挫折,也不能气馁,路还是要走,饭还是要吃,关还是要闯。包港思来思去,一个七尺男儿,遇到这天灾人祸,躺倒是不行的,只会辜负父母的期望,被世人笑话!联想到父母生前曾经讲过,江、浙、沪一带留存在民间的宝物较多,生意比较好做,加上这十几年跟随父亲走南闯北,寻宝识宝上也学了不少,不如沿着父亲的足迹继续闯荡,比重新学手艺要轻松的多。主意拿定,便告别了伯父母,独自走上了谋生之路!
包港怀揣梦想,朝着江浙沪方向一路东行,可谓夜以继日,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每天上午在城区逛古玩市场,下午下乡寻览古玩,靠着平时积攒下来的100多两银元,边买边卖,低价收高价出,不出半年,到也滚到了四百多两。平时他也节衣缩食,一个银元扳成两片花,他深知自己已是名副其实的孤儿了,没有伞的孩子,注定要拼命奔跑,特别是做古玩这买卖,需要大量的银元周转,才能狮子滚雪球,越做越大。另外自己也老大不小了,将来还要娶妻生子,延续包家香火,要想父母在天堂彻底放心,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奋努力,把买卖做大,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才能对得起父母的在天之灵。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一晃又是两年过去。25岁的包港经江西到福建然后又经浙江到了上海崇明,虽一路颠沛流离,生意到也顺风顺水,也许父亲的熏陶,人际交往也逐渐成熟许多,正如上海滩青龙帮头目杜月笙名言所讲:人生要吃好三碗面,即人面、情面、场面,用这“三碗面”对照包港的一言一行和为人处世倒也七不离八,凡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点头称赞!
前面曾讲到江西人识宝,其实只说了前半句,后半句则是崇明人识人。意思是讲崇明人眼睛最毒,与人交往时,不看表面,重看实质,就是人的道德、品行和涵养。通过几句话的交流或一两件事的交往,就会对面前的人是好是坏,是直是刁、是刚是柔,是洁是花都能分忻得七不离八。
也许是缘分和修行的缘故,包港正是遇到了崇明人,似乎捡到了一把金钥匙,从此开启了婚姻和爱情的大门。
事情说来有些奇巧,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季,正值黄昏时分,刚下过雪的地面已开始收冻,走起路来都能听到咔嚓咔嚓的响声,这天包港在乡下跑了一天的生意,肚子已饿得咕咕直叫,刚到崇明城郊时,天色已晚,路上行人也不多了,当经过一家老街柴火馄饨店时,通过玻璃门的小方口总的可看到店内几张八仙桌上的煤油灯光正随风摇摆,忽亮忽暗。此时的包港也许是饥饿的原因,两只脚仿佛被磁铁般地吸在了那里走不向前,实际上是心里下意识地要去馄饨店充饥了。
包港轻轻推开馄饨店的玻璃门,随着大门微弱的吱扭一声,从里屋迎面走来一位20岁上下的丫头,看她那苗条的身材,端庄而又秀气,清秀的瓜子脸上,一眼就可看出有两个酒窝,弯弯的柳叶眉,大显国色天香,一双美丽大眼睛似盈盈秋水,顾盼有神,特别是两侧大大的耳垂尽展贵人之相,虽然穿的大幅布衣大筒裤,而且是小脚尖尖,但从上到下都很合身得体,干净利落,挑不出半点毛病。此时的包港,仿佛步入梦境,呆着木鸡,在难得遇到如此漂亮的美女舜间,自然是有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念,手足也便有些不知所措。双方对视的情景可谓是含情脉脉、彬彬有礼。
原来这美女姓盛名巧娣,芳龄22岁,家住崇明岛西郊的一个叫北义镇的老街,与江苏太仓隔江相望,虽是叫老街,在清晚时期其实也很萧条,路是石头路,店面也不相连,间隔都在50-100米不等,商店也不多,饭店大多是小吃店,街面也很窄,十步不足,平时经商的人也只是以设地摊为主,推车很多,马车几乎没有。
却说包港自那天认识了盛巧娣之后,俩人不仅看得顺眼,也谈得投机,包港的目的是摸摸深浅,孙巧娣的目的是投石问路,细致考察。从巧娣的口中得知,其父母生前均是渔民出身,只是因为五年前在崇明岛长江口打渔时,遇到了龙卷风,夫妇俩被卷进了长江而不幸身亡,只留下了一艘渔船和老街上的馄饨店,可怜的盛巧娣也成了孤身一人。这两个孤儿寡女的命运几乎一样,犹如两个苦瓜结在了一根苦藤上,好不悲伤!
古言道: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婚姻也是如此,自包港与巧姊认识相知后,特别是在包港的不断追求下,相互都有了爱慕之心,俩人的感传与日俱增,情感也是如胶似漆。真有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不用细想,俩人的婚姻大事已是板上订钉,就在俩人交往一年半后,便托隔壁邻居张三梅做了现成月老,后在馄包店热热闹闹地办了几桌简单而又隆重的喜筵,到场的亲戚朋友都为这对新人缔结婚缘感到高兴,纷纷为他们送上了最真诚的祝福!
时间真快,一晃就是半年过去。小俩口结婚后朝夕相处,恩恩爱爱,尤其是包港对巧娣是关爱有加,忙里忙外,日子过得比蜜还甜。当然,再富再开心的家庭也有烦心事,那就是感巧娣开的馄馆店生意不怎么景气,来的客官不多,有时甚至一天也卖不出十碗馄饨,这让巧娣十分着急,感到不知如何是好。再看包港整天忙忙碌碌,每天回来都有大把的铜板和银子缴给巧梯,家务活也是抢着干,然而,巧娣也是位自尊心极强的人,包港对她越是好,她反而越是不自在,总感觉自已是个吃闲饭的人。
好的夫妻总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包港从妻子的口中还是看出了巧娣的压力和心事,便直接敞开心扉开导妻子,劝巧娣不必内疚,说这一切都是男人应该的,既然是顶梁柱,就应该有担当,你在家也很辛苦,只要帮我掌管好钱财就行了,娶你为妻是我人生的最大幸福,你的最大任务是帮我生个大胖小子。另外,包港也提出了一个新的打算与巧娣商量。这方案便是将馆饨店暂时停业,转租他人,把空在那里的渔船用作交通工具,俩人一起吃住在船上,白天一起上岸做生意,两人不仅有个伴,你也不会再寂寞,我有事也好随时与你商量,馄饨店也有一块收入,渔船也不至于报废,特别是一旦怀上孩子,我还可随时照顾你,免得我放心不下。包港这一席话,情真意切,说得巧娣连连点头,觉得句句在理,不免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伸出双手,与包港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按照商定的思路,夫妻俩花了一个礼拜时间,先是将馄快店转租给了一位苏州商人经营苏州丝调,然后将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搬至渔船,为确保航行安全,还对船只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并普漆了一层桐油,上船前的当天中午,夫妻俩还特地做了红烧猪头,在船头船尾叩拜各路神仙,祷告保佑顺风顺水一路平安。
你别说,盛巧娣看上去像楼上闺秀,但一上船后像换了个人似的,什么起锚抛锚,扬帆落帆,撑船划浆以及掌舵、试深、避礁,靠岸等等,他似乎都熟能生巧,游刃有余,其实也不奇怪,她毕竟是渔民的孩子,童年时在船上早就司空见惯了。再说回来,渔船这一平台也为她提供了用武之地,至少在包港面前也体现了做妻子的价值。
夫妻俩摇着渔船从崇明出发,花了近一年时间,经太仓、昆山、苏州,无锡一路向北进发,每到一站都要停靠码头或走支线河道,然后上岸停上一至两月,去县城,集镇乃至农村寻宝玩古,那年代毕竟是晚清年间,经济萧条,民不聊生,藏主为图生计,祖辈留传的一些古玩也不当会事就转手卖了或到典当行卖了,价格也很低廉,三分不值二分,所以包港这段时间靠买卖古玩确实赚了不少,有时如果运气好碰到值钱的古董,一天就能赚上百两银元。事实证明当时包港提出的方案是完全正确的,夫妻俩天天在一起,形影不离,又是日进斗金,小俩口脸上也好,心里也好,都是喜嗞嗞的,你说能不高兴吗?
等到他们的渔船行至张家港和江阴一带时,已是晚清1877年的夏季,此时的盛巧娣已怀孕七月有余,为了保胎,包港不再让巧姚陪着自己一路奔波,让她在船上静养,每天回来时都要大包小包带回不少新鲜蔬果和营养物品,巧娣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真得难用言语表达。
很快到了七月中旬,包港的渔船开始进入界牌境内,在江阴时就听说附近的小河、周木桥、大成桥是古老集镇,经常有人在地摊上交易古董,便将船抛锚在东头港以西两里多的声苇荡里,准备上岸逛逛,本着老本行做些买卖,当时的界牌历史很短,仅有400多年历史,全乡总人口也不过2000多人,大多数都是从苏北逃荒而来,主要是靠开垦种植来养家糊口,住的也多是茅草房,芦苇墙,因紧临长江,每年水灾频发,因此家家都是穷稀稀的。
不过,包港在黑木桥、大成桥逗留了个把礼拜后发现,界牌这里穷归穷,但乡风很淳朴,百姓很厚道,说话办事也很上路,便决定多住几天,顺便休整休整。
却说包港夫妇的渔船在界牌长江边芦苇滩里一停就是半月有余,这期间也逛了不少地方,去过小河,孟城,访仙,还去过丹徒儒里、姚桥等地,零零碎碎的古董还真收了不少,足足有一麻袋,别看这么点东西。到大城市去脱手一下,利润可翻七八倍之多,要不江西人怎么会四处寻宝呢!
就在夫妇盘算下一站去镇江的晚上8点多钟,当地老百姓最担心的台风、暴雨、潮水三兄弟突然降至,渔船在芦苇落里被吹得摇摇晃晃,天棚也咬吱喳喳,船上的零星物品和锅碗瓢盆也是乒乒乓乓,有的散在了船板上,有的甚至直接被吹到了江水中,吓得巧娣没在船舱里直哚嗦。偏偏在这风雨交加的紧要关头,巧娣又突感身体有些不适,包港开始是以为被船摇得晕船,后来马上意识到可能是媳妇快要生了,这可难住了包港,如不重视,可是两条人命啊!容不着包港多想,立即安慰好妻子,拎着马灯,冒着倾盆大雨,上岸求老乡找接生婆前来帮忙。
也许是好人都有救星,不到一袋烟功夫,接生婆就到了船上,此时的巧娣羊水已破,肚子的阵疼已让她的额头布满了汗珠,总算在接生婆的指导下,顺利产下了一个男婴,一个新的生命又诞生了!这是包港和巧娣爱情的结品,虽然船外是风雨交加,但舱内却是相拥而泣,温馨浓浓!
让人想不到的是,到了清晨时分,台风越刮越烈,雨越下越大,潮水也越涨越高,只听得江堤一侧有紧密的锣声在敲的不停,包港将头伸出舱外一听,全是周围百姓呼救的嘈杂声,包港已开始明白,江堤溃决了!(界牌人称倒圩)此时容不得他多想,迅即披上衣服就奔向了江堤。
此时天刚蒙蒙壳,包港借着马灯的微弱光亮,看到江堤被江水冲开了一个足有五米多长的决口,暴哮的洪水象猛兽般地正冲向村庄和田野,个个都急得捶胸顿脚,不少人都扛来了大门,桌子,板凳,试图挡住洪水,但这些材料在肆无忌惮的洪水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无济于事,想到堤内有上千亩良田,还有几百户人家,包港不愧是闯江湖的人,他突生一计,眼下这局势已无回天之力。唯有用船只才能堵住这决口,然后用石头、草包加固方可控制急流,于是,他果断地指挥了起来,盼咐几位壮汉将妻儿和收购的古玩转移至岸上农户家,随后又率领一帮人用绳子将渔船调整好方向,拉至决口处。
只听得轰的一声,十米之长的渔船把决口堵得死死的,大家又马上排队接龙,将草包,石头扔进船的底部,一层一层垒了起来,这样苦干了两个时辰,洪水终于被征服了,原来不可一世的洪水暴哮声已被人们的欢笑声所取代!
还是一位长者细心,打听包港是何地人士,并称赞他这种在大灾面前无所畏惧和大爱无疆的精神,值得世代传颂!大家当即决定,将这一决口命名为包港口!为此,这一地名从那时起就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这正是:
江西商人名包港
少年离别爹和娘
子承父业古玩忙
崇明西郊遇新娘
颠沛流离到丹阳
界牌船上添儿郎
遇上台风脸遭殃
舍船救险受敬仰
人名地名一个样
世代传领美德扬
(2023年5月31日)
作者简介
陆国庆,男,1954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1975年5月入党,江苏丹阳界牌人。历任丹阳界牌镇通讯报道员,团委书记,文化站长,党政办主任,副镇长,后巷镇党委副书记,窦庄镇镇长,陵口镇党委书记,市委老干部局长。2014年退休后任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丹阳市老干部收藏协会会长。热爱文学,创作《诗词》、《杂文点滴》各100余首(篇),采写的《界牌龙王庙的来历》、《黑木桥的来历》、《何纪才浑名‘蕃瓜’的来历》、《界牌老虎桥的来历》、《界牌五大乞丐》等民间故事以及长篇通讯《难忘的界牌工业创史人严正权》、《扬江江畔的明珠》等专题报道曾多次在《镇江日报》和《丹阳日报》发表。此外,一生专注红色收藏,现藏有毛泽东像章16000余枚,并于2010年创办了“丹阳市红太阳展览馆”,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编辑:蔡竹良
2025-03-01
3月3日太空开放世界新游《Star Cr
《黄道信条》卡牌游戏抢先体验版现已在全网
《弹弹堂》3月1日-3月4日游戏福利系列
PS官方宣传劣质ai游戏已经卖出了几百份
盘点华纳十年间砍掉7款游戏:哥谭骑士、阿
远超系列前作!《铁拳8》今天直播节目官宣
《真三国无双4》已经发售20周年啦!《起
Josef Fares透露《双影奇境》投
2月25日 全新沙盒Roguelike冒